
創業合伙人第304期-市場合伙人
1 天前
鄉戀:他滿懷著對兒時家鄉的思念之情,獨自在外學藝闖蕩時,看著鄉戀,仿佛一下被帶回了那座山,那所房子。
? ? 本期匠人滿懷著對兒時家鄉的思念之情,將對家鄉的依戀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上,精心雕琢,耐心制作,名喚“鄉戀”,望著作品仿佛一下將人們帶回了兒時的那座山、那所房子……
近幾年,隨著“私人定制”興起,工匠精神逐漸回歸。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真正有內涵、有情懷、有溫度,耐用的作品逐漸有了市場。
所謂“工匠精神”,就是手工生產者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回歸給制造業吹來一陣清風,給創新乏力的制造業注入新的創新動力。
視頻內容由愛合伙認證會員Roger提供,源于微信公眾號:初次見(ccj1031)初次見呈現最純粹的藝術、更精致的生活。
愛合伙聚首十萬企業主和創業者,如果您也想將自己的內容出現在愛合伙平臺上,歡迎您認證愛合伙,經過認證審核、篩選后,就有機會在愛合伙平臺發布,讓更多人發現您的項目。
工匠精神的回歸,是對品質問題的回應。它不僅是技術上的鉆研,也是對人的一種品格要求,只有具備一定的德行和價值觀,才會制作出對得起自己和使用者的產品,而不是停留在“夠好”了。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尊重工匠精神,給予他們應有的回報,寧缺毋濫,才能保證工匠們有動力繼續做出改變世界和改變生活的發明。
最近迷倒很多辦公室男女的韓劇《太陽的后裔》最后幾集里,有一幕第二男女主角坐在一輛車上,兩人曖曖昧昧地交談著,男的突然雙手離開駕駛盤在車上按了個鍵,轉身蠢蠢欲動,女的含情脈脈地說:“車子不是為了讓你能這么做而這么設計的?!?/span>
說著,男女四目交集,汽車方向盤已經無人控制,鏡頭拉遠,車子自動行駛,遇到交通燈自動停下,然后鏡頭又拉近,男的趨近女的,接下來的畫面我就不描述了。韓劇向來很懂得做植入式廣告,這一幕成功地讓我關注這輛能自動駕駛的汽車是哪個品牌、屬于什么型號?它是不是已經進入量產?何時會進入我國的市場、入侵我們的生活?
歷史上沒有一個時候比這個時代有更多、更快速改變生活的發明,這些發明同時對我們的判斷和價值觀也起了顛覆性的影響。以自動操控的汽車來說,它可以減少我們對司機的人力需求,據說這些自動駕駛車判斷的精準度超過人類,于是我們人類可以把駕駛盤交給科技,自己舒舒服服地坐在旁邊打盹,或者像連續劇中的男女主角一樣打情罵俏。
把活兒交給了自動化機器,人類空出來的雙手和時間還能做什么呢?
身處在這個科技進步,消費世界不斷擴大的時代,不能沉溺在擁有科技新品的歡愉中,要有適當的憂患意識,努力地站在創造與生產的那一端,所以近年來前衛一點的思維,都在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而關注國家發展的各國政府,在為未來經濟做規劃和建設時,追求精專的“工匠精神”,也成了一塊重要的基石。
這種精神是人類社會自古存在的,它推動了每個時代的進步,之所以近兩年工匠精神強勢回歸,很大原因是美國作家亞力克·福奇(Alec Foege)寫的《工匠精神》(The Tinkerers)這本書。
書中把“工匠精神”視為美國精神之本,作者認為美國的建國之父都是工匠,他們都曾經以工匠的身份改變著美國,改變著整個世界??胺Q美國第一位工匠的本杰明· 富蘭克林也是美國建國初期的政治家,他是第六任賓夕法尼亞州長。現在人們更熟悉的,是他發明了避雷針。
我們都知道,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從小就愛玩斧頭,小時候曾把父親的櫻桃樹砍倒,原來他后來專注運河修建工作;美國第三任總統,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杰斐遜發明了坡地犁、旋轉椅和通心粉機;第四任總統也是“憲法之父”麥迪遜發明了一個觀察地面上生物的內置顯微鏡手杖。這些領導者的工匠精神也是美國建國精神的一部分,后來的擁有超過1500項專利的發明家愛迪生,就是這股崇尚鉆研精神的產物。
東方歷史上也有很偉大的工匠,教育部代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王乙康幾個星期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以及不久前在國會進行預算案部門撥款辯論時談到未來技能課題時提到的魯班,就是東方工匠的翹楚。此外,日本許許多多使生活便利的發明,還有藝術性很高的用品,都是東方工匠鉆研的物品。
“工匠”不同于“工人”,工匠有獨立的個性,對自己手上做的東西有熱忱與責任感,享受精益求精的成果,因此很重視細節,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他們不是“專業人士”,未必畢業自著名的高等學府,他們擅長于把不相關或者不可能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創造改變世界的奇跡,所以也有人說工匠具備了冒險力和破壞力。
工匠精神既然古已有之,它是怎么慢慢沒落的?這和工業革命帶來的量產時代,以及商業和金融業發展有關。當大家享受了發明帶來的便利以及創造的財富,剩下的時間就沉迷于賺錢,忽略了創新。這樣的賺錢方式,只是社會財富內部轉移,不是總體財富的增加,最終是一場零和游戲。
有意思的是,呼喚工匠精神回歸,不是一種懷舊的情懷,而是互聯網技術和跨境交流、經商和溝通的趨勢?;ヂ摼W打破了過去通過量產制造財富的薄利多銷模式,它帶來的無疆界溝通,讓每一個好點子和產品,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找到青睞者,維護它的價值。
于是,小型創業者有了生存空間,越來越多人組成小作坊式的團隊,把概念轉變為物品,誰的產品鉆研得深、概念好,誰就能在Kickstarter這類的眾籌平臺上找到全世界愿意付錢的買家。
在鼓勵工匠精神的同時,我們的社會也要開始懂得欣賞品質,并尊重品質的價值和價格。十多年前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以“夠好”(good enough)為核心精神的“破壞性創新”(discruptive innovation),影響了一代的新產品,它通過科技的創新以低價吸引消費群。這種創新方式基本上技術含量不高,很多受之影響的產品是在現有產品和企業中,尋找可以“小刀鋸大樹”的機會,用較低的成本開拓新市場。這樣的想法在那個時候并沒有錯,只是等它發揮到了極致,如果沒有新技術的投入,終有走到盡頭的一天。加上“夠好”就行了,對品質的要求也漸漸下降,沒有人去從事建設性創新,世界整體的進步終會走到盡頭。
工匠精神的回歸,是對品質問題的回應。它不僅是技術上的鉆研,也是對人的一種品格要求,只有具備一定的德行和價值觀,才會制作出對得起自己和使用者的產品,而不是停留在“夠好”了。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尊重工匠精神,給予他們應有的回報,寧缺毋濫,才能保證工匠們有動力繼續做出改變世界和改變生活的發明。
這篇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自動駕駛汽車,如果真的在我國的路上使用,我衷心希望它背后有一群具備工匠精神的工程師,確保品質和安全。雖然我還是無法想象,把駕駛盤交給機器,讓車子在虎口般的馬路飛馳時,人類怎能安心地坐在車內談情說愛的情景。
愛合伙是中國最大的創業者找合伙人社群。己有來自各地各行業70萬創業者在愛合伙App注冊了創業賬號,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尋找創業合伙人。愛合伙通過App和微信社群引導各地用戶在線下組織和參加“速配會”面對面進行更直接高效的創業項目交流。